说起南方的树,首先涌上脑海的肯定是榕树。那小山一样的树冠,洋洋洒洒地铺展开来,垂到地上、漫进湖里……无论是宽街窄巷,山丘河畔,亦或是村头后院,榕树随风潜入,无声地浸润了每一个南方人的故事与回忆。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我国南方,榕树常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在许多地方还将榕树当作“神树”,烧香膜拜。佛教寺庙中更是将“菩提榕”作为必种的“五树六花”之一。榕树到底有何魅力,能成为南方神木?
榕树的“制胜法宝”——根
榕树,是对桑科榕属这个大家族的总称,全世界大约有800多种榕属植物。在我国,已查明的榕属植物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云南等地。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榕树起源于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中,这也决定了榕树的生长特性——喜欢暖热、湿润、多雨的地方。我国南方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地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十分适合榕树生长,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遍布榕树的原因。
除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榕树能在众多植物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它的一个法宝——根。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他在广东新会天马河中见到一座小岛,整个小岛树荫密布、鹭鸟无数,而整个岛上其实就只有一棵大榕树,独木成林。他在里面就写到了榕树的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榕树能“独木成林”全靠这些根。
▲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小鸟天堂古巨榕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榕树的地下根系十分发达,善于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当榕树长到一定阶段,还会长出悬垂的气生根。气生根从树干上垂下来,一条条细细的好似胡须。这些根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供给母体。当气生根垂到地面,伸入土壤中,慢慢长大还会形成支柱根。支柱根也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加快榕树的生长。如此一步步,榕树的根越长越大,根上又生根,支柱根与树的主干交织在一起,密密匝匝,盘根错节,远看就像无数棵树纠缠在一起,用“独木成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
▲根是榕树的“制胜”法宝,榕树能“独木成林”,全靠它。
榕树的根,除了吸收水分和养料,还会一个很霸道的“杀招”——绞杀。当榕树的果实落到其他乔木的枝丫上,遇到适当的气候就会发芽,开始“寄生”生活,并长出气生根来。当气生根,越长越大,沿着乔木的树干伸到地面,插入土中,就会把土壤里的养分强夺过来。而且这些根还会紧紧地攀爬缠住乔木,将乔木的主干箍住,阻止乔木生长。榕树的树冠,也会将寄主的树冠遮住,使其难以吸收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榕树的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而被寄生的乔木,则因榕树的绞杀而死亡、干枯。这种绞杀现象,在榕树中十分常见,榕树利用这样的方式傲然而立,可谓十分霸道。
而且榕树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墙头、路边还是石头缝,只要有一点缝隙,榕树就能将根深扎,然后不断向外扩张、延展,用尽全部的精力争夺每一份养分,急切地将每一片绿叶送上蓝天。从榕树下往上望去,树冠洋洋洒洒地铺展开来,令人无法不对榕树的生命力产生敬佩。
▲福建漳州朝阳镇桥头古村的这道古墙,是明朝重臣林士章修筑,城墙之上,榕树的根深深嵌入墙体,形成了独特的“榕树墙”。
在汉代,榕树就已傲立我国南方的土地上
关于榕树何时出现在我国,已经很难考证,但是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收录有“榕”这个字,说明汉代时榕树已经出现在我国的土地上。清代郭柏苍写的《闽产录异》中也提到了:“冶山旧有古榕,传为汉时物……”由此也可以推测,榕树在我国的栽培时间不会迟于汉代。
▲榕树在我国南方的土地上已经生长了几千年,岁月变迁,人事变换,但榕树依然在那里静静生长。
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对榕树有详细的描述:“榕树,南海、桂林多植之……其荫十亩,故人以为息焉。”晋代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榕树已经很常见了。而“其荫十亩”,树冠能荫蔽十亩地,即600多平方米,可见这里的榕树已经有些年头了。
到了唐代,福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榕树。唐朝初期,开漳圣王陈元光从中原率军入闽南,平定山越啸乱,又呕心沥血建治漳州,引领当地百姓种植榕树。晚唐诗人翁承赞曾写过《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旗于新丰市堤饯别》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福州“榕城”之名在唐末就已经有了。北宋乐史所写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了福州被称为“榕城”的原因:“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岁月变迁,榕树好似旁观者,静静目睹着人世的兴衰起落。
除了福建,重庆、两广等地在唐代也有广泛种植榕树的记载。
唐荣州(今重庆荣县)刺史刘兼以《黄葛树》为题,写有“百步青荫锁绿云,英风堪称号将军”,称颂荣州种植的榕树景观。明《广西志》里记载了唐代桂林的榕树门,“榕树门即古南门,相传为唐时所筑,门上植榕一株,岁久根蒂生,跨门外,盘曲至地,若天成焉,因得今名。”可惜随着时间流逝,这棵榕树没有被保留下来。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谪到柳州时,曾带领当地百姓种植榕树,他在《柳州二月榕尽落偶题》中描述了当时城中二月榕树老叶尽落的情景,“山城雨过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唐末中原战乱频繁,中原人翻越南岭来到岭南繁衍生息,在房前屋后、道旁塘基种植了许多榕树,至明清时期已蔚为壮观。清朱彝尊《雄州歌》中描述了广东南雄的榕树——“绿榕万树鹧鸪天”,十分壮观。清代《直隶南雄州志·艺文》中也详细描绘了南雄遍植榕树的景象,“城中广望,率多嘉树,而郡治之双榕为大,可十围,交逾百尺,蔽天阴日,四季常青,鸟语昆音,不时相续,几与秦松汉柏争胜千古矣。”现在广东南雄仍存多棵千年古榕,成为南雄悠久历史的见证。
▲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的榕树王,是南雄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漫步福州,古榕与古城共荣共生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有榕树,如果要找个地方看榕,我想去福州是最好的选择。福州位于闽江下游,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达320天以上,再加上南亚热带季风送来的云雨,让福州成为了榕树生长的天堂。
如今,福州市区有榕树16万棵以上,分布在全城各个区域,约占全市行道树总量的50.5%。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600多株,300年以上的有23株,千年以上的有6株。榕树还被列入福州市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名录库,除了广植榕树,还对古榕立法保护。
漫步福州,无论是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还是山坡河岸,随处都可以见到郁郁葱葱、榕须垂地的榕树。车行在路上,你可以看到路边被修剪得方方正正、用作行道树的榕树;随便走进一条小巷,也许路边庭院中便有榕树郁郁葱葱的枝叶伸出,只此一棵,便带给了整个庭院一片绿荫。每当盛暑之际,微风不生,榕树的树荫就成了人们最喜爱的地方。老人们在榕树下纳凉,闲闲散散地聊天;小孩在树下荡秋千、爬树。在许多地方的榕树下还建有“榕亭”,供行人歇脚、躲避风雨。
▲每当盛暑之际,微风不生,榕树的树荫就成了人们最喜爱的地方。
榕树给了福州一城的绿荫和奇景,然而在这座城市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古榕树,它们见证和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沿着路标找到“千年古榕”,入目的是一株有着巨幅树冠的细叶榕。其树冠之大,可纳千人于树下,也因为其树冠为福州榕树之首,故有“榕树王”之称。据说这株榕树是北宋推行“编户植榕”政策的官员张伯玉亲手所种,沧海桑田,历经千年,终成榕王。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这株榕树,历经千年,终成榕王。
移步换景,在福州肃威路的裴仙宫内,也长有一株树龄千年的古榕树。其树干胸围之大,需8个成人方可合抱,是迄今为止已知的福建省胸径最大的古榕,人们也因此将这株千年古榕称为“榕城第一古榕”。据史料记载,裴先宫始建于北宋英宗年间,宫内供奉的“霞府福德仙师广化大道品端裴大真人”就是在大榕树旁羽化,裴仙宫中的古榕也因此被赋予神性,每年还会有闽台两岸乡亲共祭这株“榕城第一古榕”。
榕树被赋予神性,在福建十分常见。其旺盛的生命力,根繁叶茂,长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长时间,让人们心生敬畏。在许多地方,榕树作为祈福的神树,披红挂绿,人们还在树下设立神龛,烧香膜拜。逢年过节,要喝榕树水以求长寿,用榕树水淋洒房间驱邪;家中有人生病要在门上挂榕树枝,告启邪魔“切勿入内”;有人结婚,礼物里放一束榕枝,示意爱情万古长青……
▲榕树生,万物长,在南方许多地方,榕树被当作祈福的神树,披红挂绿,人们还在树下修建神龛、小庙,烧香膜拜。
在福州,榕树超越了植物的界线,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中。位于福州于山风景区内的“寿岩榕”,树根密密匝匝地勒住树下的岩石,相传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有人在此大摆筵席为榕树祝寿,并在岩壁刻上字径达2.22米的行书“寿”字,“寿岩榕”之名由此而来。在寿岩榕的上方,就是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决定发动“福建事变”的地方——补山精舍,古榕与古城共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与变迁。
福州马尾罗星塔(中国塔)公园内,胸围4.14米、树高7米的“中国塔榕”,是马江海战的见证者;香积寺边、流花溪畔,“甲天下榕”与水流共舞;三宝禅寺后,“望龙台古榕”枝繁叶茂;福州鳌峰正境庙旁,树龄超多860年的“鳌峰正境榕”傲然而立;海潮寺天王殿侧,“十八学士榕”与檐角齐飞,绿意葱茏;泰山庙前,“泰山榕”榕荫蔽日,冠幅直径超过19米;安泰河边,“龙墙榕”根系缠绕,铁干虬枝,形成一堵墙,宛如蟠龙腾跃……一株株古榕树,在这里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与福州共荣共生,无论历史浮沉,始终静静地生长着,见证着福州的历史与繁荣。
遮天的树冠,顽强的生命力,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树龄……榕树感动了每一个见到它的人,也让它从普通的雨林树种,成为了中国南方的神木,融入人类生活,用绿荫呵护一方百姓生息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