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生长习性,铃兰栽培技术,铃兰植物文化

铃兰(学名:Convallaria majalis Linn.)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风铃草。气味甜,全株有毒。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无毛,地下有多分枝而匍匐平展的根状茎。具光泽。呈鞘状互相抱着,基部有数枚鞘状的膜质鳞片。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钟状,下垂,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膜质,花柱比花被短。入秋结圆球形暗红色浆果,有毒,内有椭圆形种子,扁平。花果期5~7月。

铃兰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海拔850~2500米处均有野生分布。

铃兰全草可入药。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有强心,利尿之功效。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由高血压病及肾炎引起的左心衰竭。但由于铃兰全株各部位均具有较强毒性,切勿在无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服用。中毒不良反应常表现为腹痛、呕吐、心率下降、视线模糊、眩晕、皮肤红疹等。

铃兰形态特征

铃兰

铃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

花葶高15-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5-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3毫米。浆果直径6-12毫米,熟后红色,稍下垂。

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铃兰分布范围

原产北半球温带的欧亚大陆及北美洲。

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浙江和湖南。

朝鲜、日本至欧洲、北美洲也很常见。

铃兰生长习性

铃兰

性喜半阴、湿润环境,好凉爽,忌炎热乾燥,耐严寒,要求富含腐殖质壤土及沙质壤土。生阴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海拔850~2500米。

铃兰和丁香不能放在一起,否则丁香花会迅速萎蔫,即使相距20厘米,如把铃兰移开,丁香就会恢复原状;

铃兰也不能与水仙花放在一起,否则会两败俱伤。

铃兰栽培技术

选地

铃兰喜阴凉、潮湿环境,耐寒。铃兰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肥沃疏松的土壤,生长健壮,枝叶繁茂,花朵香气浓。因此要选择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微酸性土壤,半阴、半阳地段较适宜。

季节

铃兰展叶后随之抽葶,展叶前是栽培铃兰的最佳时期。秋季叶片枯萎后,封冻前也可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佳。

株距

铃兰

首先要平整土地、深翻30厘米,土壤瘠薄可每平方米施农家肥4~5公斤,畦栽可使面,畦宽1.5米,长因地块决定。密度为30厘米×20厘米适宜,垄栽垄宽30厘米,株距15厘米为宜。

栽培实生苗时,由于小苗根嫩,栽培时要细心,株距可以密些;深度以苗尖露出地面2厘米。成龄苗栽培,可在早春地衣化冻20厘米左右随起苗随栽培成活率高,当年可以有部分植株开花结实,栽培时根系要舒展,覆土深度在2~3厘米,踏实,干旱时要交透水、封埯,移栽时要清理根系,对过多的根茎剪下做繁殖种根用。

管理

栽植实生苗重点要铲除杂草。特别是苗根要勤铲、浅铲,防止松动苗木。

成龄苗主要是松土、保墒、干旱时浇水,防止杂草丛生。如土壤肥力不足,在叶片枯萎后或萌芽浅施一次农家肥,多年生地块由于根茎伸长、潜芽较多、密度增加,此时对多密苗进行适当疏苗。可采用深铲、深越办法杀苗及人工间苗。

病虫防治

铃兰在栽培区,没有发现病虫害,一般不用药剂防治。

铃兰主要价值

观赏

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通常用于花坛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其叶常被利用做插花材料。有乳白、粉红和斑叶等品种。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

由于所有花朵都向下绽开,当切花使用时,应以细铁丝和透明胶带特别处理,让花朵看起来比较明显。

铃兰

铃兰植物文化

花语

花语:幸福归来(return of happiness)

文化

铃兰盆景

铃兰的美为天性浪漫的法国人所喜爱。从20世纪初开始,受宠的铃兰就有自己的节日,每年5月1日是法国的“铃兰节”。

英国人也是铃兰的超级粉丝,“谷中之百合”,便是英国人对铃兰的俗称,此外,铃兰在英国还有“淑女之泪”等雅称。

中国把“铃兰”叫“君影草”令人联想起孔子所称扬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高尚人格。

(0)
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下午3:53
下一篇 2022年9月9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