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身为造物主的大自然,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季节里,它总是给这个世界绘制不同的风景,让身处其中的我们能时时感受到人生的美丽与诗意。四季流转,光阴变幻,有了这些不同的景物,再短暂的人生也会多些绚烂的色彩。
一转眼,金风送爽的秋季来临了。凉风习习,暑热退去,人们的心情也莫名地畅快起来。此时,走在户外,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空气中还会时不时飘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不用寻觅,不用思量,这样浓郁的花香在秋季,除了桂花还有谁呢?又到桂花飘香季了!
桂花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许多吟咏桂花的名篇佳句:“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词的上阕重在对桂花的描写和评价。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色泽,不像牡丹的大富大贵,也没有桃花的娇艳欲滴。桂花的颜色是暗淡的黄色,然而在这暗淡中,却藏着为人所不知的高雅情怀。体性柔形容桂花的姿态,桂花的花不起眼,就连枝条也是线条柔和的。
第二句写到桂花的香气,已经塑造出了淡雅的气氛,它的香气自然也是不露痕迹不着声色的暗香,一切都只是淡淡地,人走过来,闻到一股暗香,却说不清是传自哪里。
第三、四句其实已经在为下阕做铺垫了,桂花这样淡雅高洁的隐士,哪里需要用鲜艳的颜色来挣扎存在感呢,只是简简单单地立在那里,自有一种态度流淌,自是花中的第一流。
下阕则主要是写诗人的议论和咏怀。前三句“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阕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这首咏花词,以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香满人间。字里行间看似是为桂花鸣不平,实则是以花喻己,以桂花暗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并通过自己爱桂、懂桂,来衬托出她重内在美、素质美和崇尚淡雅高洁的情怀。与周敦颐以爱莲,来表达自己洁身自爱、人格高洁、胸襟洒落,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