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扶桑绵粉蚧(学名:Coccus hesperidum L.)是一种以梨、柿、桃、杏、枣、草莓、葡萄、柑橘等果树为寄主的危害性较大的绵蚧害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外形特征
扶桑绵粉蚧在成虫期呈现圆形或卵形,大小为1.5-2.0毫米。虫体表面被白色绵毛覆盖,捕食性天敌对其攻击时,绵毛会在天敌口器中断裂,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性。扶桑绵粉蚧口部为双管式口器,常常深入果实组织进行吮吸,严重威胁果树生长发育。
生命史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为果树,繁殖方式为孤雌生殖。成虫在春季出现,一般在5-6月份成虫繁殖的数量较多。当空气温度达到25℃时,扶桑绵粉蚧会开始产卵。卵的颜色为淡黄色,卵形呈半球形。卵孵化后,初生若虫为游动若虫,经过三次蜕皮后,即可开始产生分泌物覆盖自己的绵毛。个别情况下,扶桑绵粉蚧可以在果实表面,树皮上和叶面上繁殖。
危害机理
扶桑绵粉蚧会以果实和果枝为食,其较强的吸汁能力会对寄主植物造成损伤。在大量繁殖的情况下,绵毛密布的虫体会对寄主繁殖造成较大影响。扶桑绵粉蚧还会传播病毒病害,对果树生长发育造成威胁。当扶桑绵粉蚧数量较多时,应及时进行控制。
防治方法
1.机械防治:对于扶桑绵粉蚧数量较少的情况,可进行机械清除。用软刷清除虫体时,需注意不要过于用力刷洗,以防果实或果枝发生损伤。
2.化学防治:可选用可湿性粉剂或水溶性颗粒剂等农药进行喷洒。
3.引入天敌:可以引入天敌,如丽步蛛属、草履虫目等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