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线问诊、在线买药已经演变为大众的一种生活习惯,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重塑医疗健康行业。
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早期创业者,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天天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带领丁香园鉴证了整个行业的起起落落。
近日,丁香园举办了首次医生成长主题大会2021丁香园 · 中国医生成长大会,旨在为医生用户从专业能力、人文素养、个人品牌三方面搭建一个专业交流平台。李天天在接受蓝鲸TMT记者专访时,深度剖析了丁香园的业务发展模式,对行业困境与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D+C双核驱动,连接医众两端
2000年7月,丁香园网站诞生,随后开始面向医生提供专业产品、工具和服务。
“首先,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所以医生端最关注的问题是专业成长,医生对于优质内容与专业工具的需求一直是非常强劲的刚需;其次,医生需要接触患者,所以医生要具备人文修养;最后,医生应该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工作与医疗改革工作,推动整个社会积极健康向前发展,所以医生要具备社会责任。”
李天天称,丁香园为医生从专业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三方面搭建起了一个专业交流平台。旗下产品包括:临床决策工具用药助手、网络授课平台丁香公开课、医疗行业招聘平台丁香人才、医生医药讨论社区丁香园社区、专业医学考试应用丁香医考。
2014年,丁香园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也正是在这一年,丁香园展开战略转型,开始布局面向患者和大众的C端业务。
据李天天介绍,丁香园在C端的战略定位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导”,基于循证医学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通过内容、产品和服务解决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困扰,进而帮助用户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丁香园C端产品包括专业健康生活方式平台丁香医生、健康商店丁香家、母婴平台丁香妈妈与到店服务,涉及健康科普、大众知识服务、在线问诊平台、健康产品电商及线下诊疗等多个健康应用场景。
2020年,丁香园制定了“D+C双核驱动”战略,将大众端品牌丁香医生与专业端品牌丁香园连接在一起。同年,丁香园完成了由挚信领投,腾讯、高瓴创投跟投5亿美元的D轮融资。
李天天称:“D端和C端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一方面,医生向患者端向大众端输出内容、产品和服务,帮助C端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C端回馈给医生的是对于医生品牌、服务价值和专业价值的认可,这也成就了医生的个人品牌,转换成了医生的阳光收入,驱动更多的医生积极参与进来。轮子转起来了,车子就跑起来了。”
丁香园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用药助手的累计付费用户是2017年的14.2倍。而这也被李天天归功于基于口碑的良性增长,“丁香园从来不采用补贴或者买流量、导流量的方式去促进用户的增长。”
李天天表示,目前丁香园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营收和盈利,其中,主要营收来源为C端业务,近几年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这仅仅是一个结果,我们把D端看成供给侧,只有不断给医生创造价值,对医生的吸引力大了,才能促进C端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天天认为,“D+C双核驱动”战略发展模式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不断探索与验证。
向“上游”延伸,拓展多元商业化场景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下游”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都与疾病相关,比如问诊、开药、慢病管理、卖药等。而“上游”则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建立的过程。
李天天认为,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发生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行业思维模式逐渐从“下游”走向“上游”,“‘下游’针对的是具体问题,而‘上游’则是针对根源问题。”
如今“健康中国”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贯彻预防成为主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发展大方向。
丁香园将主要资源精力与整体战略重心全部放在了“上游”,而这不仅仅是思维的变化,更是对更加广阔的商业化场景的探索。
李天天表示,“‘下游’与疾病相关,‘上游’与生活相关,这两个思维的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场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上游’的商业化的场景比‘下游’要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
“上游”思维所面向的人群更加广泛,不仅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像年轻妈妈、脱发人群,或者皮肤出现一些晒斑、痘痘的人群。
“上游关注的是生活方式,是疾病的预防,目的不是为了治病,也不是为了卖药,而是为了让疾病少发生,晚发生,甚至不发生,这是上游的价值,也是需要长期探索与思考的。”李天天如是说。
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上游触发交易的频次更高;而从监管层面来讲,“上游”的监管更少,风险更低。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把医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经验输出给患者和消费者,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李天天表示。
而在“上游”场景的拓展过程中,很多消费品企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医学团队。
李天天称:“丁香园特别希望与有专业底色和专业能力的处于供给侧的一些机构去达成更加深度的战略性合作,包括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等,还有一些消费品企业,但前提是这些消费品企业要有自己的医学团队。我们认为只有在供给侧形成这样专业的品牌影响力,才能够去更好的服务患者。”
行业仍有多重难点,5G与AI技术仍待探索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飞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961亿元,同比增长47%,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将达到2831亿元,同比增长45%。
在过去的几年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行业生态和大众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疫情让更多的人开始尝试线上问诊,线上买药,甚至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用户习惯。
李天天认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疫情的影响让大众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后疫情时代,大众对于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与更多的需求。
李天天称:“我们最近的一些调研结果显示,大家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再是生不生病,而是头发好不好、皮肤好不好、心情好不好,睡眠好不好,饮食健不健康等。比如,大家对于个人护理用品等的需求也开始加大,这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仍然面临多重难题。
对此,李天天分析称:“第一,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医疗技术还没有解决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目前虽然有一些新设备出现,但从实验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产品很难获得医疗级别的数据或者给出医疗级别的治疗方案、干预措施;第二,在政策监管层面,任何一个国家在该行业都是持有‘高监管’态度,所以该行业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互联网打法;第三,支付方意愿仍不足,无论是基础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健康险,均仍不足以支撑整个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患者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费的模式。”
在监管层面,因医疗行为必须是全程监管、可追溯、责任可倒追的过程,故互联网医疗注定是“严监管”领域,“规范发展”也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面的主基调。
李天天认为,监管政策在经过了两年的探索之后做了完善和升级,针对此前互联网诊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更加完整地表述和更加科学的管理,对企业更加包容审慎。
而在技术层面,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 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加持,互联网医疗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智慧医疗概念也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
对此,李天天表示,新技术短期内容易被高估,长期内容易被低估,“今天我们谈5G谈AI还为时过早,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讲是一种潜在机会,我们更应该花时间去探索和挖掘,去结合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将他们放在一些具体的产品、服务的场景中,评估其能够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指望这些技术短期内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企业应该做的就是不忘初心,顺势而为。”李天天称。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