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花语“悲伤的回忆”,被认为是生长在冥界忘川河边的接引之花,只盛开于阴阳交界,联通生死,传说花香能唤起生前的记忆。彼岸花开,花开彼岸,叶落花荣,花败叶出,叶花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当人的灵魂度过了忘川河,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把曾经的一切留在了彼岸,开成最妖冶的花。
壹
这天,唐朝的文学泰斗韩愈正被一件事情整的火冒三丈。
他手里拿着一位晚辈的诗稿,一次又一次读着纸上的内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如此雄壮的气概,豪迈的诗歌,出众的才华。只可惜,这么优秀的人才,朝廷却把他参加高考的资格都给取消了,出仕做官一展抱负更是空谈,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得知这个噩耗后该如何是好。韩愈一声叹息,双眼再次扫过诗稿上作者留下的名姓——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817年),字长吉,唐朝河南洛阳昌谷人,为唐高祖李渊叔父李亮的后裔,唐宗室远亲。到了李贺父亲李晋肃,早已家道中落,也无微名,虽然李贺经常以“唐诸王孙”自称,但实际上已算不得先祖李亮的嫡脉,也无法改变家势衰败的局面。
李贺自幼才思过人,天赋极高,七岁便能作诗,而且擅写疾书。更可怕的是,李贺属于那种天赋比你高,还比你更努力的那种人。
少年时期的他,出门时候经常骑着一头小毛驴,小毛驴后背挎着一个大口袋,一边赶路,一边沉吟思考苦思冥想。灵感来了想到不错的诗句,就赶快用笔纸写下来,放到大口袋里,等到晚上回去再一起整理。每次回到家时,口袋基本上都快装满了,他的母亲无不心疼的说道:我的儿,这样作诗,不得迟早把心血呕尽了。成语“呕心沥血”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相比于李白用天赋写诗,潇洒的“倚马而待,日试万言”;贾岛用努力写诗,扎实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李贺同学完全是那种又有天赋又肯努力,他能考一百分,是因为满分只有一百分。待到十八岁那年,听说韩愈也在洛阳,李贺便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雁门太守行》,准备去拜访文坛领袖韩大哥。
韩愈大家都很熟悉,像“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等等这些古代著名的男子天团组合里,基本上都有他韩退之的一席之地,和他一起组团的还都是苏轼、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这些名气响当当的真汉子。他和柳宗元并称“韩柳”,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我们在教科书里面学习到的金句就是来自韩愈的文章《师说》。
更可贵的是,韩愈是个热心肠,经常对晚辈们提携有加,像“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张籍;“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还有我们的主人公李贺,都曾得到过韩愈的帮助和举荐。
韩愈打量着登门拜访的李贺,见其身形瘦小,其貌不扬,一个突出的大鼻子,眉毛都长着连到一起了,说实话不怎么好看。可是在读完这首《雁门太守行》之后,韩愈是对李贺的才华赞叹不已。
多说一点题外话,题外话:由于盛唐这段时期的骁勇善战,唐朝的版图里是囊括了今西北甘肃河西走廊和北方大漠等地区,更不用说让北宋高粱河车神赵光义流口水的幽云十六州。
军队将领除了郭子仪、李光弼、李靖、李勣、尉迟敬德这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名将外,还有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薛仁贵、苏定方、张巡、郭昕、张议潮等这些光辉熠熠的名字。
正是由于唐朝的强盛国力,让当时很多诗人除了科举考试外,还有投身行伍的机会为国效力,去到边塞一睹北方的大漠风光(比如高适),也逐渐让边塞诗这种题材在唐时期发扬光大。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写过边塞诗,比如:
有王昌龄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卢纶的: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除了以上流传至今,大家脍炙人口,广为详知的诗句外,当然还有我们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贰
韩愈读完之后大喜过望,眼前这个看似体弱多病的年轻人,也能写出这等雄豪的词句。韩大哥鼓励他继续努力,来年参加高考,必能考取进士,振兴家业指日可待。
在得到文坛泰山北斗级人物的认可和赏识后,李贺立刻名满京城。可正当李贺兴致冲冲的准备去长安参加高考时,却接到家里的一个噩耗,他的父亲李晋肃去世了。按照当时的法律,需要回家守孝三年,李贺无奈,只得先回老家洛阳昌谷。
“等守完了孝,去考个功名吧。”韩愈拉着李贺的手,叮咛又嘱咐。
三年后,终于轮到李贺出场了,“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李贺心中踌躇满志,能得到韩愈的推荐,再加上自身的实力,考个进士应该不在话下,问题不大。
可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就在李贺即将走向仕途之际,他被人举报了,被同在长安赶考的举子们举报了。
举报的原因很简单也很荒唐,同行们忌惮李贺的才华,就向上检举揭发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肃的发音和进士的发音一样,犯了忌讳,再加上他的父亲刚过世了,李贺居然还来参加考试,以后就是高中了,也是个不孝之人。
听到这个理由,李贺直接是醉了,套用郭德纲和于谦相声里的一句调侃来说就是:“大部分支持我们的人,都还是挺好的。就是一些同行之间,都是赤裸裸的仇恨,不把你弄死了睡不着觉,为嘛就让你好了呢。”
韩愈听说李贺受了这等委屈,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拿着李贺那首《雁门太守行》气到不行,为什么这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却遭人嫉恨。他连夜写了一篇《讳辩》帮李贺说情,文中写到:现在你们说他的父亲名“晋肃”,就不能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如果他的父亲名“仁”,叫李仁,那李贺是不是连人都不能做了?
可惜的是,皇帝发话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韩愈没能保住李贺,朝廷最终选择剥夺掉李贺的高考资格。
李贺失魂落魄的行走在长安街上,父亲去世,大姐出嫁,家境贫寒,自己的身体不好,长相不为人喜,家中小弟年幼,母亲尚要供养,唯一可以安身立命的就是这一身才华了,可是现在却是如此的境地。
那个写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豪情自信的年轻人,此刻独自神伤黯然。
被朝廷免去考试资格后,李贺灰头土脸的困居长安,交瘁失落之中写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后,准备返回洛阳昌谷老家。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雪花飘落,桂花已稀。冬初秋末,踽踽独行。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沿途的关水,倒影出李贺“被弹归”骑着毛驴的落寞身影。压着低低的帽子,行走在长安回洛阳的古道上。出了潼关,一路向东,快到函谷关了吧,出了函谷关,离家就越来越近了,李贺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去长安参加高考,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作为结尾。家里老母的期盼,妻子的关怀,面对全家人的热热殷切,李贺该是如何开口。
卿卿忍想问,镜中双泪姿。
回到家,妻子忍不住想问,看到李贺的神情模样,立刻就明白了,马上转过身去装作照镜子,不想给丈夫更多压力,可是眼泪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叁
或许是韩愈的说情起了作用,或许是朝廷看在是李氏远房子孙的面子上。第二年,朝廷征召李贺入朝,做了一个“奉礼郎”的九品芝麻官。
奉礼郎主要的工作就是朝廷举行各种丧葬祭祀仪式的引导员。负责对参加葬礼仪式的人,怎么排位次,怎么摆祭品,怎么去跪拜,以及仪式结束后的善后工作。简单点来说就是:搭灵堂,送纸钱,丧葬服务一条龙。
看过金庸先生《神雕侠侣》的朋友都知道,“终南山下 活死人墓”,古墓派的代表杨过和小龙女就曾在终南山隐居。终南山距离长安不远,为历代王公贵族的埋葬地,像一座巨大的坟场。
李贺把这份工作干的相当出色,和他每天打交道的任务就是挖地、下葬、掩埋、祭拜。这份工作做的越久,李贺的诗风变的越来越诡谲邪魅,诗中大量出现丧事葬礼的内容。
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这些也都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送葬和抬棺,一趟又一趟,祭奠和跪拜,一次又一次。每次做完这一切,独自佝偻着瘦形的身子从山路返回。陪伴他的,或有明月,或有清风,或有微雨,也或许,什么都没有。就像那忘川河畔的彼岸花一样,做着接引阴阳相交的工作,每天守望在黄泉路途之上,新坟旧鬼,萤火漆光,山林深径,人间冥世。
有一首李白和李贺的作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李白:秋风清,秋月明。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贺:秋野明,秋风白。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我想,李贺他也曾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曾想幻想着为国家建功立业,收取关山五十州,提携玉龙为君死。他写的出真情豪迈的边塞诗歌,也在人生的后半世写下奇诡幻异的神鬼诗,因为这些就是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是有意剑走偏锋,哗众取宠,而是每天与他往来的便是这阴阳世界。此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四岁,却已经快来到了人生的终点。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飞。
呼星招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三年后,奉礼郎李贺还是辞职了,离开长安的那一天,他写下了那首享誉天下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西汉汉武帝时期,曾经在长安宫里铸有金铜仙人。到了曹魏时,魏明帝派人把昔日汉武帝所立的铜人运回洛阳,铜人们被装上车时,竟然潸然落泪。李贺想起了这个传说,想起历史的变幻无常,又想起自己的遭遇,一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被无数人引用至今。
肆
公元816年,年轻的李贺从潞州返回家乡昌谷,第二年便染病身亡,时年27岁。临死之前,作绝命诗《秋来》,并将自己所作的233首诗整理造册,交由好友沈子明保管。多年以后,沈子明不愿李贺的才华埋没于历史,找到了李商隐为李贺作传,杜牧为李贺作序。
李贺的早亡,让人不禁想起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同样的26、7岁,同样的才华横溢,两个风格迥异的天才都在历史璀璨的文学长河中占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贺的平生遭遇,鬼魅诗句,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唐寅有没有感同身受过,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在临死之前也写下《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在人们印象中风流倜傥,诗画双绝的唐伯虎一生遭遇极其困苦,和李贺一样,同样是天才少年,同样的家道中落,同样的科考被除名,一身的才华,却无法身登庙堂。
李商隐在给李贺写传时,说李贺临死前,看到一位骑龙的红衣使者来召他,李贺心中牵挂家中老母,不愿意去。
使者说天帝刚刚建了一座白玉楼,等着李贺去赋诗呢,天上的差事极好,不用受苦。李贺听说后哭泣不已,气绝而亡。李商隐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李贺打抱不平,为什么这样的奇才,连老天都赏识他,人间反而没人珍惜他呢?生前的苦,死后的红,更像是一种讽刺。
不知道生前安葬过无数幽魂,丧祭过无数鬼火的那位奉礼郎李贺李长吉,在带着一身的孤苦与才华离世之后,行走在黄泉路上,途径过忘川河畔时,又有没有那么一朵曼珠沙华,会为他而开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