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交易最靠谱的网站(苗木交易平台哪个最靠谱)

用数据说话,苗木未来之路怎么走?

最近总是听说“互联网+”、数据、O2O。信息时代,不管你接受与否, 在传统的苗木行业里,各家互联网平台也是热闹参与。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不是简单的传统行业转型,这是传统行业的润滑剂、加速器,连接产生新的产业生态链,将原有的传统格局被打破,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这是一场革命,趋势,不为谁的意志所转移。

现在,我们再去讨论是不是应该这么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是在这场变革中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及相应布局,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从“一亩田”看苗木平台

现在的苗木平台多种多样,既有苗木人自发的中苗会、苗哥帮等,也有大型公司旗下的如苗联网、苗易网等,同时还有各类各地平台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从一亩田来看看苗木平台的未来。

“一亩田”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关于“一亩田”的模式之争也愈演愈烈。在农产品流通的领域,能否像“找钢网”一样,出现一个连接上游农产品产地和下游经销代理商的B2B平台呢?对于苗木而言,能否出现一个连接苗木产地和采购方的平台呢?

对于资源对接型的平台来说,平台对接的供给和需求两者越动态变化,供需双方越无法形成稳定交易关系,需求方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越低,供需双方越无需形成稳定交易关系。

接下来我们从“一亩田”来逻辑分析一下苗木平台。一亩田对接的供需双方是农产品种植户(或者产地代办)和城市一二级经销商。首先看一下双方的供给和需求是在不断变化中吗?显然不是。种植户所供给的产品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如种植户A就是种黄瓜的,种植户B就是种茄子的,A不会今天供给黄瓜明天供给茄子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农产品种植户的供给是比较稳定的。我之所以用“比较稳定”这个词,是因为确实有不稳定的地方在:种植户A供应的黄瓜,价格可能会波动;种植户A供应的黄瓜,品质可能会波动。但是我认为这两个波动,还不足以使我们认为农产品供应具有较大动态变化性。

另一方面,一亩田对接的需求方是城市一二级经销商,他们的需求稳定吗?答案也是肯定的。经销商A专门经销黄瓜,经销商B专门经销番茄,他们不会轻易变化的。从品质上讲,经销商A经销优质黄瓜,经销商C经销中品黄瓜,也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城市一二级经销商的需求也是稳定的。

在供应和需求两者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就容易产生稳定的交易关系。通俗来讲,就是新发地的优质黄瓜经销商A,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稳定的种植户(或者代办)给他们供应黄瓜,他们之间的交易就完全不需要平台的参与。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苗木。首先看一下双方的供给和需求是在不断变化中吗?大型苗圃所供给的产品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苗木经济人却能根据采购种类的不同找到合适的苗木,消化采购清单。从地域上讲,每个苗木主产区主产特色不同,C如果在沭阳,那么他主要供给地就是偏北方地区,苗木主要以地被苗为主。另一方面,苗木经纪人和大型苗圃的客户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采购方的供应商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稳定的。对于苗木而言,更需要要用“比较稳定”这个词,是因为确实有很多不稳定的地方在:C供应的地被苗,价格可能会波动,品质也可能会波动。但是采购方可能在不同的工程中使用不同规格和标准的苗木,这样也会引起比较大的动态变化性。

另一方面,苗木平台对接的是供应商和需求方,双方的共同诉求是稳定的货源和销售渠道。我们从“需求方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这个维度去看,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采购方想更换供应商的成本是很高的,主要原因是苗木还是个半标准化的产品,在没有信任基础的情况下,无法相信一个陌生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品质是否能保证,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显然,这就是现在的苗木平台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数据分析— —究竟是人多还是苗多?”

在大量产业及企业数据的涌现下,数据创新已成为生产经营者的必须品, 数据化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这庞大的潮流里,把苗木数据做到真实、可靠的内容是根本,无论潮起潮落,我们才不会成为一个虚浮的泡沫。

不可否认,现如今我们正在走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将会使已知的变得更明确,未知的变得更为接近已知。苗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较为成熟的行业,而对这个行业本身来讲,也需要通过市场发展继续上一个台阶。如今,我们都在谈大数据,苗木行业又有哪些数据是决定苗木行情的关键数据呢?

前期,笔者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收集到了数万名苗木行业从业者;找树网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全国数亿的苗木。我们暂且认为这些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难道只有这些数据就够了吗?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园林苗木产业的数据至少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苗木生产-存圃数据(品种-数量-规格-树形-质量-区域)

苗木产业不同于其它的工业产业,与农产品的生产也有所不同。究其根本原因,苗木的本身是有生命的,且在不断生长。苗木和农产品以及其它我们常用的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具有时间生产维度,并且树形和质量由于场地、管理以及审美设计的不同,其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对于小苗市场,每年的品种和数量存圃量差距也会很大,其中也会因为某些年限对某种苗木的种苗生产量不同,造成某种规格的大量确实。

苗木库存量是进行生产规划的必要基础。现在对于库存量统计的方法,就是依靠人力把所到苗圃的每个品种的存圃数量估算一下,然后累加。这种估算问题显而易见——准确性很低。统计库存量科学的方法是类似于森林普查的做法,但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巨大。全国苗木库存如果用6个月时间去盘点,至少需要1.6万人,这个成本几乎没有一家苗木平台能够承受。

2.苗木市场容量数据 (年度需求-未来需求-区域需求-增减比例);

苗木需求量预测是影响苗农未来一段时间生产销售苗木的一项重要数据。业内预测数据往往会根据自家苗木销售的历史情况来定。从大环境预测未来苗木需求量,不失为一种可靠方法。譬如,可以参据国家信贷总额的发放量增量,来大致判别苗木市场容量的增加值等。这种方式对于现在的小型企业和苗农显然不是通用的。

3.苗木销售-交易数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交易额-区域;转圃-终端;历史数据-现实数据-未来预测数据)

基于线上的苗木交易数据将会记录苗木销售的历史情况,以此来预测未来特定区域特定苗木的需求数量,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思路。这种预测的准确度目前还需要通过时间的检测进一步校准。但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方法,毫无疑问会比之前全凭经验和主观感觉所得出的预测要更加靠谱。

4.苗木使用数据(项目类别-功能类别-市场类别)

苗木使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苗木趋向和大致走向。苗木所使用的项目类别、项目的进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苗木需求;苗木充当的功能类别当然也是未来某一段时间内该种类或者是相似种类所需要倾向的方向。

笔者一直坚信,市场出趋势。市场上的每一个风吹草动都在影响这整个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和形成。

5.苗木进出口数据(种类-规格-数量-价格-产区-市场)

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苗木的海关进出口,而是我们把一个苗木主产区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区域之间的用苗即可定义为苗木进出口。这不是要做区域独立,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

苗木的进出口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某一类树种的需求,作为需求地区,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类苗木具有较高的需求和跟风行为。

6.用户数据(市政类-地产类-生态修复类-其它)

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对市场行情预测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个分析不仅仅是要分析客户做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客户的组成和数量增长趋势去分析。在不同类别客户占有率、数量、增长速度都在反映这整个市场的信息。这个分析已经远远超出了什么样的客户要什么样的苗木,而是未来数据。

7.价格指数(不同时期-不同品种)

苗木价格指数可以反应一个区域特定品种和规格段的苗木价格行情。这就像股票一样,有了指数,业界行情就有了风向标。但对于具体的苗木品种而言,如同股票大盘一样,苗木价格指数上涨,不一定每一个品种的产品都上涨,不能只从价格指数就预测未来单个苗木品种的价格走势。

苗木价格指数目前的采集方法主要是调研,行业相关的数据调研人员通过访问商户,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数据。通过调研得出的数据会与真实数据产生一定的偏差,而通过交易获得的数据相比较而言则更接近真实数据,所以苗木交易的互联网化,对于今后行业能够采集到更加权威的价格指数数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了可信度较高的苗木价格指数,才能为产业规划提供更科学的数据参考。

这个时代,请大胆猜想

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不是替代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产业融合。简单的替代和盲目的融合,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现在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融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台只是其中一种。一个很好的融合方式,是让企业与企业及个人间合作无边界,其枢纽作用会更加凸显。综观目前已有的所谓苗木平台,基本还在摸索阶段,方向好像都不太对劲。

在正式猜想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5年上半年,宁波口岸共进口苗木261批、货值1925万美元,同比批次增长40%,货值减少1.5%。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我国各类花木种植面积132万公顷,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绿化观赏苗木,面积近64万公顷,合960万亩。但是苗小二从各省市、产区了解的情况看,我国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可能远超960万亩。

当种植面积如此之大,从业人数如此之多,平台话肯定势在必行。很多人认为是苗木的非标准化阻碍了平台的突破发展,个人认为并非如此,工程苗木永远也不可能像标准的工业产品那样去销售,客户只是需要一个和描述相符的结果,而非过程,况且这过程,作为平台是不可能全程监督的。平台的主要功能依然还是为各方提供连接以及支付担保监督等,各方的需求在平台上找到对应合适服务提供方及解决方案,平台为各方提供信用监督及背书,而客户的行为结果也是为自己背书,这都是公开的,有记录的,全社会可以监督的,从而形成企业及个人的社会信用,进入相对良性循环阶段。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很少会有人滥用自己的信用。

所以笔者认为,平台如果有发展战略定位的话,应该是先立足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切入点,这才是基础。学习对象的话,个人觉得猪八戒网和梅子淘源的模式最值得借鉴学习,淘宝阿里巴巴以及京东类并不适合苗木行业,即使是一亩田的可参考性价值也不如社区001,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昆明花卉交易中心的价格公示系统通过一个公司引入各地的苗木市场中,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除了对价格参数的把控,对苗木的流通量也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从平台的盈利模式上来说,资源的调配、苗木物流以及苗木服务将成为平台盈利的方向。

而从行业布局及发展来说,只有打通产业的全环节所取得的数据才有根本指导意义。如果单纯将重点放在种树卖树的交易上,那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我们既然要大胆的猜想,何不放的更开呢?将原有的苗木买卖思维完全打破重组。

苗木行业不同于很多的工业产品如手机、汽车、日用品,如果我们在网络或者是电视等媒体上投放广告,这既是烧钱的行为也是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行为。其实从苗木DM杂志出现的时候就是苗木行业广告精准投放的时候。当平台将DM形式搬到网络上之后,我们发现这样简单的组合收效甚微。

那我们来理性的分析一下苗木的需求者心里。对于新建苗圃来说,他需要的是什么品种是未来趋势,好卖不好卖;对于工程公司来说,你有没有稳定的货源,有没有确定的价格,有没有垫资的能力,有没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保证我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这样,平台所需解决的问题就出现了。我们需要在立足大数据的基础上,给他找到一个稳定的货源,确定的价格,拥有垫资能力的苗木经济人或者是大型苗圃。

当然,平台需要轻资产来运作,我们本身可能不具有很强的资金垫付能力,我们怎么办?牵线搭桥,公开公正第三方。问题又来了,我们怎么挣钱?单纯将赚钱重点放在种树卖树的交易上,那就犯了做平台的根本性错误。提供看苗、沟通、物流、验收等服务的过程中,苗木平台仍然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利用优势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并预测发展走向。同时隶属于绿之林旗下的卖苗郎还可以给绿化企业提供人才输出、企业内训等一系列的服务,二者在运营模式上各具优点,可以形成互补,具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为绿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平台的运营不能简单的停留在DM杂志和网络推广上,可以考试在各个苗木市场建立合适的分支机构,进行市场统一配货和物流对接,做好销售端服务,增加各个苗木市场联盟商家个数,为市场价格指数的实施发布打下基础。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有人问,你这个文章里既没有预测苗木前景、也没有推荐品种,更不要说种植技术了。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其实很简单,对于苗木平台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苗木行业也在近两年进入了互联网经营的潮流中。苗联网、苗易网、爱淘苗、苗多多、找树网等在迅速发展,同时中苗会、苗哥帮等联合体也是异军突起。发展至今,各种电商、APP和O2O新模式层出不穷,竞争激烈。

我们理性的做一下逻辑分析:O2O单纯的烧钱抢流量正被资本所抛弃,清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才是生存的根本,未来众多O2O类创业公司将迎来大洗牌。

当一亩田和社区001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苗木行业,当我们要踏入互联网浪潮中的时候,不是简简单单的借鉴和模仿,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这时候我们不妨去找寻一个更适合苗木平台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苗木经纪人一般都会赚取信息的差价,因为经纪人比采购商更了解产品,也比供应商更了解,所以他可以买得低,卖得高。既然我们要提供一个融合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从另一个层面入手?比如增值服务,因为从提供看苗、沟通、起苗、物流,验收、技术指导等服务,这种增值的差异会让平台有非常大的发挥的空间。当然资金的垫付,通过利息来赚钱也是天经地义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短期内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自己的库存和数据库,打造传统和苗木里面的增值服务,第二个就是把金融介入到我们的运营里面去,把我们的动态成为一个可以抵押的东西,规模越大成本会越低。卖什么不重要,怎么卖才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习怎么卖。

苗木产业要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潮流,打破传统产业经营的天花板,开启园林苗木产业的大数据时代。苗木产业必须抛弃盲目生产,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习俗,依靠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未来所有的生意都是大数据的生意。

“新农人利用新思维、新科技发展农业信息化生产,不能简单地模仿城市里的信息化,城市里运作良好的电子商务用到农业、农产品上是否有效,是值得商榷的。”同时,互联网+现在是个热词,搞‘互联网+农业’,就一定要找到适合农业的方式,适合农民的方式。当然‘互联网+’必须按照市场化进行,现在有一些‘互联网+工业’的模式比较成熟,可以引用,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是简单的模仿不行,因为“互联网+农业”与工业还不一样,一是模式不一样,“互联网+工业”是一个规模的现代化服务,当然,“互联网+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服务。另外,生产地点不一样。”

农业与工业不同、农村与城镇不同,农民与市民不同,这些,都是单靠互联网不能解决的,也不是能依靠模仿“互联网+工业”得以化解的,而是需要根据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固有特点,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互联网和各级政府,都要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创造去提供条件、开山引水,在顺应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让“互联网+农业”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让“互联网+农业”走上适应自身的新路。

做苗木平台最大的担心是,现在什么词时髦就说什么词,结果还是走传统的老路。从2013年开始,苗木市场开始做互联网+,一年年,一个平台出现— —发展— —融资— —没落。市场需要的不是这样换汤不换药的平台,而是能够真实扎根市场,服务市场的平台。

在互联时代,不是什么词时髦就说什么词,而是根据苗木行业特点,量身开发的模式。比如让用户自己管理库存。专门针对苗木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开发库存管理系统,录入的库存数据量越大越能得到准确的库存信息。这将对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和形成有很大帮助。

当年诸多原因的影响下,平台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平台经营模式差异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参与。直到现在,笔者仍然坚持不断寻找目前市面上各种苗木经营模式。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平台的运营不能简单的停留在DM杂志和网络推广上,可以考试在各个苗木市场建立合适的分支机构,进行市场统一配货和物流对接,做好销售端服务,增加各个苗木市场联盟商家个数,为市场价格指数的实施发布打下基础。

目前,苗木行业从业人员多,分布较为分散,造成了目前各地苗木价格指数不好采集。笔者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各个市场的独立的价格和配送体系可能成为打破苗木传统经营的第一炮。但是,这一炮由谁来打,在哪里打?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注: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跟我聊哦~

苗木作为一个“特殊”产品,各大电商巨头其实涉及苗木交易大多都是小苗,以水果苗居多,而绿化树,景观树,大树基本都没有销售,垂直电商类如各种以苗木开头的网站,基本也都是信息化为主,如今信息苗木类网站已经慢慢弱化了,出现了一批以APP为主的苗木交易平台,如苗木通、汇农天下、爱淘苗、苗木宝等,都打着以苗木交易平台为口号,但是真正能在线交易的数额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苗木的特殊性,要大规模的在线交易,至少短期内是很难实现,所以小编认为,如果要购买苗木,只是需求少量的小苗类,可以通过淘宝直接购买,如果需求量大,购买绿化景观之类的苗木,可以到各地的苗木市场逛一逛,或者到上面提到的几大APP平台上查看所需的苗木,找到自己附近的苗木供应商,实地考察后购买,总之一句话,切记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苗木,苗木骗子真的是太多太多。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下午5:06
下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下午5:22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