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花中四君子,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指的就是梅兰竹菊,也常见于古诗文中。而如果单独的说花中君子,很多朋友可能就不知道是指哪种花了。其实,它指的是兰花。因为兰花素香淡雅,虽不与群芳争艳,但有幽香自得,故得此称。我喜欢兰花。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性格与绝代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就受人喜爱。它既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高尚,被誉为“国香”、“王者香”,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宠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可谓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人们把君子之间的交情称为兰交,把写得非常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更把对人有帮助的朋友称为兰友,这些都足以表明大家对兰花有多喜爱。
花之君子,意在以花喻人。人,应该像兰花一样高洁,具有君子之德。
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开始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君子是理想化的人格,在孔子看来,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要做君子不易,必须认真修为,因此,便有了“九思”与”四不“的要求。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不辩;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四不,即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兰花,为人展示了一个君子形象,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人如果能向兰花一样,自然会呈现出卓尔不凡的君子风范。人的君子风范,也应该更多地体在“仁”“礼”“义”之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像陶渊明之“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愿人如其“兰”,也做人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