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树是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稍有棱,有棘刺。叶卵形或菱状卵形,偶为三裂,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叶柄被微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雄花序直径0.5厘米,雄花苞片2,附着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质、内卷;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序直径1-1.5厘米,花被片4,花被片先端盾形、内卷,子房埋于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肉质,成熟时橘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柘
柘
柘
柘
柘
柘树生海拔500–1500(-2200)米的向阳山坡、荒地、林中、林缘和梯田堰上。性喜光、耐荫、耐寒、耐干旱瘠薄,适生性强,是灌木植被中的优势树种。分布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和华北大部地区及朝鲜,日本有栽培。生长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则植株和叶形较大,反之则相对较小。
柘
柘
柘
柘
柘
柘树的根、茎、树皮和根皮、叶和果实均可药用,有清热凉血、舒筋活络之效。茎皮纤维可造纸;嫩叶可养幼蚕;果可生食或酿酒;木材心部黄色,质地坚硬细致,可做家俱,故有“南檀北柘”之誉,亦用作黄色染料,古时用以制弓。柘适应性和再生能力强,是治理石漠化、荒漠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也可用作绿篱栽植。201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
柘
柘
柘
柘
柘
柘树在我国分布广泛,一些地方尚存许多古柘树。如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街道江宅村的古柘有500余年的树龄;安徽省太和县宫集镇刘营村的柘树树龄有620余年;河南省柘城县历史上曾多植柘树、饲柘蚕、产柘丝,县名即以此得之,该县老王集乡扳曾口村有一株老柘树,树高20多米,干围4.6米,据传栽于唐朝年间,树龄已达1200年,现在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198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更被当地群众奉为树神。另外,媒体报道大连旅顺口、陕西西安、山东即墨和邹城、江苏淮阴和宿迁、安徽宿州和太和也都有古柘树存在。
柘
柘
柘
柘
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