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植物种类繁多,捕食方式各异,包括主动捕食和被动捕食,甚至有“雇人助消化”的和水下捕食的。这些植物大多生活在水源丰富但氮元素稀缺的环境中,因此需要通过捕食活体来获取氮元素。有些食肉植物甚至与其他动物形成共生关系,例如捕蝇幌和刺蝽、紫瓶子草和蚊子幼虫、马来王猪笼草和山树鼩。此外,食肉植物还有复杂的捕食陷阱,例如捕蝇草的触发机制、鹦鹉头猪笼草的防雨设计、响尾蛇猪笼草的透明笼壁等。这些都是进化的极致体现,让人对自然世界充满敬畏。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那些世界未解之谜丛书,其中经常会讲到雨林中的食人树。那些故事看起来惊悚又逼真,让人记忆犹新。如今,这些故事通常被视为市井文学,人们普遍认为食人植物不存在,与之有关的只有一些奇特的食肉植物。然而,我们对这些食肉植物的了解仍然很有限,如果你能想起猪笼草,那你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实际上,食肉植物种类繁多,他们捕捉食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看了这部《Plants Behaving Badly》(中译“植物恶行”,有字幕组翻译为“植物也坏坏”)的纪录片后,我才了解到,这些食肉植物有主动捕食和被动捕食两种,甚至还有“雇人助消化”的和水下捕食的。这部纪录片非常全面地介绍了食肉植物,B站上的评论中,有观众表示是他们的植物学老师推荐他们观看的,这说明了这部纪录片的权威性。
这部纪录片是由爱登堡爵士解说的,分为两集,一集讲解食肉植物,另一集则讲述兰花的骗术。首先介绍的是在食肉植物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捕蝇草。捕蝇草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对其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动物和植物的混合体。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大家无法确定它的真实身份,所以将其送往林奈以求一鉴。然而,林奈认为,会动且会吃肉的植物是违背上帝的,不可能存在于世。然而,达尔文却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亲自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些食肉植物有自己的“思维”。
达尔文偏爱的食肉植物是茅膏菜,它的叶片表面布满粘液。这种植物经常会捕获到一些昆虫,将他们粘在叶片上,让他们无法逃脱,最终被消化吸收。达尔文的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行为并非偶然,而是植物经过精心设计的陷阱。
他将牛奶、肉块、尿液、石头、纸片分别放在茅膏菜的叶片上观察反应,结果发现只有前三者能触发叶片的卷曲反应,这表明这种植物能识别物体的种类。茅膏菜只有在识别出含有氮元素的物质后才会触发其消化吸收行为,这不仅证明了它的确是一种食肉植物,同时也揭示了这些食肉植物的最根本动机——贫困。
大多数的食肉植物都生活在泥塘、沼泽、湿地这些水源丰富但氮元素稀缺的环境中,所以它们只能通过捕食活体来获取氮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进化出复杂的捕食陷阱。
然而,对于那些暴露式陷阱捕猎的食肉植物来说,他们往往也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所以他们与动物捕食者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为了使收益最大化,一些食肉植物已经学会了与其他动物结盟。
例如,捕蝇幌是一种通过粘液捕捉昆虫的植物,但它没有消化猎物的能力,而是将消化的任务交给一种刺蝽。刺蝽分泌的一种蜡质可以在粘液陷阱中畅行无阻,它们在吃完捕蝇幌捕获的食物后,会留下一坨坨包含氮元素的粪便,捕蝇幌就通过吸收这些粪便来获取氮元素。
无独有偶,陷阱式的猪笼草也有类似的合作关系。紫瓶子草看起来和其他猪笼草没什么两样,它们在“瓶盖”处分泌出香甜的蜜汁,吸引昆虫来采食,昆虫一旦踩上它向下生长的绒毛就会滑入瓶口。但紫瓶子草并没有消化这些猎物的能力,帮助它完成消化的是它瓶子里养着的两种孑孓(蚊子的幼虫),摇蚊的幼虫负责撕碎咀嚼尸体,而库蚊的幼虫则将碎屑进一步收集。两种蚊子幼虫所产生的排泄物都可以被紫瓶子草吸收利用,由此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共生关系。
马来王猪笼草更是将这种合作精神发展至极,它的陷阱足有一个拳头大小,这让它能与更多的生物进行交流。当地生活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山树鼩就是马来王猪笼草的合作伙伴。山树鼩非常喜欢马来王分泌的花蜜,它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领地里每一颗猪笼草的位置。然而,山树鼩并不会落入马来王猪笼草的陷阱,但是它的确会留下一点礼物——它的粪便。这样,马来王猪笼草就可以通过吸收山树鼩的粪便来获取氮元素。
当然,食肉植物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饭堂”或者“便所”,它们当中也有进化出了精妙结构的大师。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捕蝇草,它的捕食方式非常直观,但触发陷阱的方式却非常精妙。捕蝇草叶片内部有三根“毛”,它们并非一触即发,而是在一定时间内触碰其中任意两根才会发动。这种机制有助于从众多刺激中筛选出最有可能是食物的那一个,像雨水落叶这样的刺激就被排除在外。
由于食肉植物们常生长于雨水充沛的地区,所以对它们来说,如何防止大雨将自己灌满也是一种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鹦鹉头猪笼草为了防止大雨将自己灌满,长出了一个形似鹦鹉的笼盖,可以有效地遮挡雨水。然而,暴雨过后,原本的森林变成了湖泊,猪笼草甚至会被淹没在水下。但是,这种猪笼草在水下依旧能够发挥作用,其崎岖的入口形成了一种类似捕虾笼的陷阱,对于不能后退的蝌蚪来说,这种陷阱特别有效。这种猪笼草是可以水陆两栖的。
最后要介绍的这种猪笼草可以说是陷阱大师了,它甚至能利用昆虫的习性来捕猎。响尾蛇猪笼草,高一米,开口被叶片遮挡着,但笼壁却进化出了透明的结构。这种设计利用的是昆虫的趋光性和复眼视力较差的特点。苍蝇循着香味飞入猪笼草内部吸食蜜汁,饱餐后已经忘了哪是哪,振翅就朝着光亮处飞去。由于入口处被遮挡,光亮的地方只有透明的笼壁,苍蝇一头撞上去便滑入了深处,变成了猪笼草的食物。
看了这么多自然纪录片,我感到自然世界真是充满了奇妙。这就像是在玩一个精心制作的游戏,总能在某些奇怪的地方发现令人激动的彩蛋。在这些彩蛋中,食肉植物无疑是最特别的一种,它们用最简单的材料实现了复杂的效果,这是进化的最极致体现。这也是我对这部植物纪录片如此着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