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前言
流苏树是一种在中国十分受欢迎的花卉植物,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盆景种植等方面。但流苏树不仅在美学上具有价值,它还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传说的植物。本文将从流苏树的形态特征、民间传说、文化符号等方面,探索流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流苏树的形态特征
流苏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挺拔,主枝横展,枝丫向四周伸展,呈圆形或广卵形。叶子为翠绿色的卵圆形,树苗时棕色的枝条上长有会披挂下垂的长长小枝,故得名“流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在5月至6月之间,花朵淡黄色,极其细小,排列成云瓣状花序,开花时分泌黑色花蜜。结小核果,成熟后由白色涵管状种皮裹围,形似螺旋状,内含黑褐色种子。
在古代,流苏树的形态特征曾引起人们的注意,被误认为是钓鱼台上众多桃树中的一种。唐朝时期《太和正音谱》之中,“桃树集”一节,就将流苏树误认为是桃树的一种,谱中写到:“桃,茁壮多叶,芳菲顶枝,自古惟篇,谓之玄女。叶似石南,花如玉簪,发洛阳之春。赏蝴蝶之舞,含飞燕之飞。……又有众多同伴,最高者曰无花,中者曰花同,低者曰册子,亦曰子叶。”可见流苏树在唐代已有不可磨灭的艺术影响。
流苏树的民间传说
流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与《红楼梦》有关的“流苏忆旧”传说。
据《红楼梦》中记载,“流苏忆旧”是一个关于女孩身世的传说,故曰“美人痴心”。传说中,大观园里的流苏树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流苏小球,每个小球都代表着大观园里不同的女子。在这些女子中,有一个“痴丫头”,她曾经在芦雪庵的卧房里听到了宝玉与黛玉的亲密交谈,从而陷入了痴迷之中。后来,她死于病魔,并留下了诗句“流苏忆旧,偷眼膜脸”。这个传说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身份低下、局限性以及对爱情的执著和狂热。
除了“流苏忆旧”之外,流苏树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还有“吊靴子”、“秋千赛花”等。这些传说不仅让流苏树成为了一个具有寓意的文化符号,而且还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学精神、人际关系及互动形态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流苏树的文化符号
流苏树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民俗内涵,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在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领域,流苏树的形象常常被拿来作为象征性的符号。例如,在中国传统画中,流苏树常常被描绘成高大挺拔、苍劲有力,象征着阳刚之气和生命的力量;而在诗词歌赋中,流苏树的形象则被用来作为爱情、友情、家国等无数情感的象征,充满了人情味和艺术美感。
在现代社会中,流苏树的文化符号意义更为深刻。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形象符号。例如,在国际知名的女性时尚杂志《Vogue》中,就曾被用来作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表达文化的多元性和中国的独特魅力。
结语
流苏树作为一种花卉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形态特征、民间传说、文化符号等方面,都反映了该植物在古今中外的广泛影响。通过对流苏树的探索,我们不仅可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且还可以理解中西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现代话题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