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白花菜子苦辛,微毒。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2.汪颖《食物本草》:“白花菜下气。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3.《生草药性备要》:“白花菜味甜,性平。治跌打,理蛇咬伤。”
4.《中国药植图鉴》:“白花菜止下痢。”
5.《中华本草》:“白花菜辛;甘;平。归肝;脾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浊;白带;疟疾;痢疾;痔疮;蛇虫咬伤。”“白花菜子苦;辛;温;小毒。归心;脾经。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风寒筋骨麻木;肩背酸痛;腰痛;腿寒;外伤瘀肿疼痛;骨结核;痔疮漏管。”
6.《中药大辞典》:“白花菜辛甘,温。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白花菜根水酒等量煎服,治淋病。”
7.《饮食须知》:“白花菜味苦辛,性凉。一名羊角菜。多食动风气,滞脏腑,困脾发闷,不可与猪心肺同食。”
8.《安徽药材》:“白花菜子散风去湿,活血止痛。”
二、现代研究
1.成分:
1)《中药大辞典》:白花菜含辛味挥发油,与大蒜油,芥子油相似。种子含挥发油,与芥子挥发油相似;并含有醉蝶花素。另含脂肪油17.6~25%,其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53.82%)、棕榈酸(18.41%)、油酸(15.89%),硬脂酸(8.07%)等。
2)《中华本草》:白花菜种子含葡萄糖屈曲花素,白花菜甙,新葡萄糖芸薹素,葡萄糖芸薹素,醉蝶花素。尚含脂肪油17.6%-25.0%,主要脂肪酸是亚麻酸52.82%,棕榈酸18.41%,油酸15.39%,硬脂酸8.07%,花生酸)1.96%%等。
2.药理:叶有抗刺激作用。
3.毒性: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后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后12小时左右,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多汗,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较重,发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腹微隆起,肠鸣音减弱。经常规处理,3天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