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春天一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蒲公英翠绿的身姿,尤其是花开过后的白色绒毛,微风一吹,漫天飞舞,煞是可爱。不过,蒲公英可不同于一般的野花野草,自古以来,它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草药。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封建社会,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投河自尽。事有凑巧,河边有一蒲姓老翁和女儿小英正在渔船上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原由。小英按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痊愈了。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通常,我们将菊科蒲公英属的植物统称为蒲公英,它是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丁。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及河滩。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
《本草正义》云: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蒲公英苦寒下泄通利,《本草备要》谓其:“为通淋妙品。”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效果,也常用于治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此外,蒲公英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蒲公英不仅是良药,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菜,其营养价值丰富。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铜、镁、镍、锌、锰、钠等营养素。每百克含维生素C52毫克,比番茄高50%;蛋白质含量为每百克含4.8克,是茄子的2倍。
蒲公英虽然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也有禁忌。蒲公英性寒一般用于治疗热证,疗效显著。但对于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苔白润等这类寒性体质的人则需慎用。服用不当易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逆及腹泻等脾胃受损等不良反应。另外也不建议长期过量食用。
感谢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军区总医院 吴新荣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耕
蒲公英也是从民间到临床医生应用都非常多的一味药,近几年来,在一些商家的操作之下,也变得越来越火热。那么,这一篇就来好好聊聊蒲公英的功效以及能不能长期服用!
蒲公英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蒲公英最早载于《唐本草》,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本草纲目》云:“蒲公英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本草新编》谓:“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医林纂要》称之:“补脾和胃,泻火”。
所以从上面本草的著作中可以得知,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还是清热解毒,清热利尿。随着不断的应用,蒲公英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乳痈,被称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在临床的配伍应用上,如果是用于乳痈,疮痈,常常配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排脓之品,以增强其清热消痈的作用;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用于热淋、黄疸上,常常配伍金钱草、车前子以增强其清热利尿的作用。配伍茵陈、栀子以增强去利胆退黄的作用。
蒲公英的应用禁忌
蒲公英为苦寒之品,是治疗热毒内外痈肿的常用之品,尤其善于治疗乳痈,但也正是因为它的苦寒之性,所以以下的几类人群应当谨慎使用。
1. 阳虚体质的人。蒲公英药性寒,用量过大又具有缓泻作用,因此,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表现的人应慎用。
2. 行经期的女性。蒲公英寒凉,可凝滞血脉,引起经期不适。
3. 哺乳期女性。蒲公英过于寒凉,容易伤及母体,也会引起婴幼儿不适。哺乳期间,如需使用,应以鲜品捣烂或干品水煎液外敷为宜。
4. 孕妇。蒲公英具有通利下行之性,有滑胎、动胎之弊。
5. 过敏体质者。有少数人对蒲公英过敏,接触后易产生荨麻疹,这类人应慎用。
蒲公英应用疗程
蒲公英已经被吹捧为能够治疗和改善很多疾病的神药,常常被作为养生保健的“日常之品”,有些人甚至将他们晒干保存后,四季都吃。然而,从中医角度而言,对于这一类的苦寒之品,从来都是有疗程的。长期饮用蒲公英这一苦寒之品,势必导致脾胃虚寒。
对于这一类药,中医认为,中病即止是最好的疗程。
所以,总体来说,蒲公英更适用于春、夏季热证调理,更不宜长期、大量食用。